稳住别慌!央视:史上不少国家成功摆脱非洲猪瘟困扰
“在全球范围内,猪瘟病毒继续在罗马尼亚等国蔓延,并已造成数亿欧元的损失。这对各国进出口会带来怎样的经济影响?在历史上,各国又是如何应对这种瘟疫的呢?”
在罗马尼亚,非洲猪瘟疫情已经出现了一年之久,最初只在西北部地区缓慢发展,但今年6月初以来,非洲猪瘟病毒开始在罗马尼亚东南部地区迅速蔓延。为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罗马尼亚在今年已屠宰并焚烧了大约5万头猪。国内的合格猪肉供应下降,使得罗马尼亚今年对猪肉的进口大涨。
罗马尼亚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到5月,罗马尼亚共进口了9.54万吨猪肉,同比增长了22%,金额约1.8亿欧元,同比增幅为14%,而预计进口量还将进一步上涨。而农业协会代表认为,此次非洲猪瘟疫情可能对罗马尼亚造成数亿甚至数十亿欧元的经济损失。
其实在人类历史上,各国与非洲猪瘟疫情之间的对抗已有近百年。自1921年在非洲发现之后,已经引发了多起大型的疫情爆发案例。不过,国际上仍然有不少成功治理的案例。比如说,猪肉出口大国巴西就曾在1978年爆发非洲猪瘟疫情,但在之后短短7年内,就恢复成为了非疫地区,之后,西班牙在1960年爆发疫情,在1995年宣布成功根除,使得其出口支柱产业伊比利猪肉依然闻名世界。
在治理过程中,巴西与西班牙都进行了详细的风险调查,针对高风险的厨余垃圾养猪、边境走私、境内猪群移动制定严格的法令,在一整套防疫体系下,结合治理、巩固和维护三个阶段的不同策略,让这些国家成功摆脱了非洲猪瘟疫情。在市场方面,一旦爆发猪瘟疫情,对猪肉出口国来说产业将面临打击。比如说,1978年在巴西的疫情爆发之后,巴西猪肉出口骤降大约四成,到1995年才重新逐渐拾回市场份额。
非洲猪瘟有哪些传播途径?
1921年肯尼亚首次报道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上世纪60年代,非洲猪瘟传入欧洲,70年代传入南美洲,2007年传入高加索地区和俄罗斯。2017年以来,俄罗斯远东地区发生数起非洲猪瘟疫情。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家猪、野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所有品种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死亡率最高可达100%。健康猪与患病猪或污染物直接接触是非洲猪瘟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猪被带毒的蜱等媒介昆虫叮咬也存在感染非洲猪瘟的可能性。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预防兽医学教授郑世军表示,可以确定的是非洲猪瘟是一种外来病毒。“非洲猪瘟主要是通过接触性传播,它是通过国外的一些生病的猪,要么是猪种,要么是跟猪相关的一些产品进来的,它不会无缘无故在我们国家发生”。
除了与带病毒的家猪、野猪或媒介昆虫的直接接触,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教授周磊介绍,“间接传播途径较为多样,被这些病毒污染过的一些饲料,比如说是泔水和猪肉的一些制品。没有做熟的猪肉制品,包括像腌肉可能会长期带毒,猪肉制品容易从口岸或者是国际交通工具传入,是一个比较大的风险点。此外,猪场也容易发生这种交叉感染,主要是一些被污染的设施或者工具,包括像拉猪的车、人员装备,或者注射器这一类的东西。其中车辆是传进猪场一个比较大的风险点,很多这种车辆是来回于屠宰场、猪场,如果清洗消毒做不到位的话,有可能就带着病毒进去了。”
非洲猪瘟对人不致病
不是人畜共患传染病
需要强调的是,非洲猪瘟对人不致病,不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不会感染人,并且在6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环境下可以被杀死。
非洲猪瘟对生猪生产危害重大。据了解,发病率通常在40%—85%之间,死亡率因感染的毒株不同而有所差异。高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可高达90%—100%;中等致病性毒株在成年动物的死亡率在20%—40%之间,在幼年动物的死亡率在70%—80%之间;低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在10%—30%之间。
我国是生猪养殖和产品消费大国,生猪的养殖量和存栏量均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同时猪肉是居民主要肉品蛋白质来源,猪肉消费占到总肉类消费的60%以上,加之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低,生猪调运频次高、数量多,若在国内扩散蔓延,将对我国的生猪养殖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非洲猪瘟病毒的隐秘性和生存能力较强。在室温环境下,可以存活数周。低温环境下,甚至可以存活数年。该病毒对pH值也不是很敏感,发病时间短,这些都为在发病前监测到该病毒带来困难。周磊指出,“目前在欧洲仍只能采用被动流调的方式发现疫情,就是一旦发现,尽快做确诊。所以现在国内也是尽量把它控制在空间小的地方,一旦发现就赶紧做出反应。扑杀现在来看应该是最有效的方法。”
从沈阳发现第一起非洲猪瘟疫情起,农业农村部已向国际组织通报。其他相关工作正在按照《应急预案》和《防治技术规范》要求紧急有序开展。农业农村部介绍,由于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没有研发出可以有效预防非洲猪瘟的疫苗,但高温、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病毒,所以做好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是防控非洲猪瘟的关键。